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
回首頁
位置 甲申夜話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

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
學習寶典 浯江副刊 2004.02.24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學習寶典

/林怡種

        民國六十五年初進報社,奉派赴台實習,拜「中央日報」潘姓師傅學照相,雖無緣進入「中副」編輯室,但常聽師傅談及由孫如陵主編的副刊,因稿酬優渥,投寄一篇三千字的文稿獲錄用,勝過於基層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,因而稿件從海內外如雪片紛飛湧至,每天得動用五位助理編輯初審,每人先篩選擇優五篇,共二十五篇呈孫主編作最後定奪發稿。換言之,經層層篩選,能上主編桌的文稿,那是百中取一,絕對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作品,難怪很多讀者是為看「中副」而訂報,因而締造「中央日報」二十年的黃金歲月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的確,中副在六十年代名揚華人世界,歸功於主編孫如陵「鐵面無私、六親不認」的審稿原則,他為維護副刊的水準和訂戶的權益,堅持園地公開,認稿不認人,不容有「人情稿」的存在。諸如今天著作等身、享譽國內文壇的名作家姜穆先生,和主編孫如陵係一起自大陸隨軍來台的貴州同鄉,且是住在同一社區的鄰居,但當年初出道開始寫作的時候,孫主編並未基於「美不美,故鄉水;親不親,故鄉人!」而給予任何特別關愛,前後對他退稿不下三百篇,常常是姜穆清晨寄稿,下午送進報社,傍晚孫主編下班時,即順路將文稿退回姜宅信箱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當然,孫主編審稿「鐵面無私」,但在文壇仍以「人情味見長」著稱。因為,他常比喻「副刊」好比是一片森林,林中既有千年參天古木,也應有小樹苗。因此,諸多成「遺珠之憾」的退稿,作者都會收到孫主編親筆寫的鼓勵信函,所以,許多人遭退稿,不但沒有氣餒,反而再接再厲,更勤快寫作,日久天長成為大作家,姜穆就是一個最好的實例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謂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!」孫主編經營中副二十年的風範與成功的經驗,確實值得我們當作學習的寶典;除此之外,有志寫作的朋友,更不可因遭到一時的退稿而喪失信心,姜穆百折不撓的精神,亦該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!

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
操作
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