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
回首頁
位置 尚卿夜未眠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

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
尚卿夜未眠 正氣副刊 1978.08.15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尚卿夜未眠
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─崗上聽濤隨筆之七
/林怡種

        晚飯後,我沿著報社大門右側的田間小路散步,佇立在海邊的岩石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落日的餘暉,自西方雲端傾瀉在料羅灣海面,散發出粼粼波光;約有五、六艘成功村的漁船,一艘接一艘成縱隊頂著風浪出航,準備到東碇海域夜捕馬加魚。

        成功村,古時候稱「尚卿」,是一個靠海的漁村;幾百年來,村子裡的男孩出生後,七、八歲就被帶到船上,腰間綁條繩子拴在船舷上,開始與大海搏鬥,和父、兄學習在波濤起落間隙討生活,代代衣缽相傳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許,由於是陳姓族裔聚居在太武山南麓的山凹,所以,一般人習慣稱「陳坑」;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之後實施「戰地政務」,於四十九年將島上行政區重新劃分,「陳坑」被劃歸於金湖鎮正義村,改名為「成功」。

        屈指一算,我來到陳坑村的「正氣中華報社」與「金門日報社」工作,已逾一年了。事實上,兩家報社是一體,發行人同為「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」秘書長,社長則為軍職政戰上校;兩報唯一的差別,在於「正氣中華報」對防區官兵發行,而「金門日報」則對島上民間發行,但依戰地保密規定,兩報皆「禁止攜帶出境」,旅台金門鄉親也不能訂閱,因為,據說對岸的敵人高價收購,進行情報蒐集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實上,「金門日報」源自於「正氣中華報」。緣起於民國三十八年初,胡璉將軍於江西南城,將十八軍發行的「無邪報」,改名為「正氣中華報」,作為部隊教育訓練之用,隨後因大陸淪陷,報社隨軍輾轉播遷來金門,社址暫寄於水頭村的「酉堂」,三個月後遷到金城北門。

        民國五十一年成功崗上的「金門廣播電台」遷往塔后,遺址房舍撥交「正氣中華報」使用,又增築地下排版房和機印房;民國五十四年,以同樣的人員和設施創刊「金門日報」,成為「兩報一體」,在敵人的炮火下,同時對戰地軍、民發行,每天將最新的消息,傳送到島上的每一個角落,鼓舞軍民士氣,激勵同島一命保鄉衛國。

        民國六十五年,繆綸出任社長,為提升戰地文化水準,擴大服務金門民間工商業,爭取投資成立「彩印廠」,在徵才考試中我幸獲錄取,到台灣受訓後回到「成功村」,正式加入報社工作團隊,而且,至少要任職滿五年,才能另謀他就。

        認真說,金門是戰地,國、共兩軍隔海重兵對峙,曾先後爆發「古寧頭大戰」和「八二三炮戰」。特別是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「聯合國」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,通過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」,意即由中共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席次,因此,我國代表團本於漢賊不兩立的立場、及維護「聯合國憲章」之尊嚴,毅然宣佈退「聯合國」;國、共戰線延長到海外,聯合國席次之爭,中共贏得暫時的勝利,中華民國政府黯然退場,兩岸關係因而空前緊張,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。

        當時,金門島上無分男女,均納入民防自衛隊組織,配合軍方各項演訓,預防敵人蠢動時時備戰,連金門高中的學生,也處於半停課的狀態,人人配發槍枝,每天下午由軍方派出助教,帶往下埔下一帶山坡,進行單兵、班、伍、排攻擊教練,全島軍民同仇敵愾,擺出「毋恃敵之不來,恃吾有以待之」的陣仗,準備迎接敵人的挑釁,為保鄉、保土和保命而戰。

        當然,以金門的地理位置及國家的處境,確實是到了「退一步即無死所」的境界,所以,為了生存「一切為作戰」,平時除了加強人員戰技演訓,各項設施也儘量地下化、或加以迷彩偽裝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,夜間加強燈火管制,以減少目標暴露,規定各家戶照明燈,要加裝黑色布幔遮光罩,嚴禁燈光外洩;同時,無分軍民車輛,頭前燈上半部須膝黑,違者處以罰款、或服勞役。所以,入夜之後,金門島上一片漆黑死寂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全島唯獨「尚卿夜未眠」;因為,陳坑村有「正氣中華報社」和「官兵休假中心」,夜間依然燈火通明、熱鬧非凡!

        先說「正氣中華報社」,由於報紙全年出刊,無分風雨陰晴、也無分年節假日,因此,每天傍晚時分,採訪記者騎著摩托車,陸續回到報社撰稿,編輯部開始忙碌起來;隨後,編輯、撿字、排版、校對和印刷的人員,依序一批批進入掩體、或地下室,一棒接一棒地完成份內的工作,然後,又一批批下班。然由於夜間實施宵禁,除住成功村的員工,其餘幾乎「以社為家」,留在社內宿舍過夜。

        報紙出版,先由記者撰稿,經過編輯審核發稿,交由撿字員排版,並經初樣和小樣的校對,最後,組成整版大樣,經總編輯看後簽字,才能上機印刷;這個時候,天也快亮了,送報生也來了,將一捆捆印好的報紙搬上車,迅速揚長而去,把最新的消息分送到讀者手中。換言之,報紙出版係夜間作業,每個黑夜來臨,成功崗上的「正氣中華報」不打烊!

        其次,與報社一牆之隔,在「金門日報」正門的下方,有一幢建於民國十年的歐風式洋樓──陳景蘭大樓,矗立在海邊,歷經五十個寒暑歲月,訴說著華僑「落番」打拚的辛酸,饒富傳奇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話說「陳景蘭山莊」的興建,緣起於金門地靈人傑,明、清兩代先後出了四十三位進士、和一百三十多位舉人;甚至,今太湖畔榕園濃蔭下的那幢四合院──慰廬,是明朝國子監助教洪受的故居,正是西洪村的遺址,當時全村「人丁不滿百,京官三十六」,由此管窺島上文風鼎盛,人文薈萃,村村有人中舉在朝為官,不在話下!

        舉例而言,與陳坑村一路之隔的小夏興人陳顯,曾於明太祖洪武五年京試登魁,成為金門殿試中舉的第一人,有金門「開科第一」之美譽。甚至,與陳坑發生械鬥、誓不通婚的瓊林村,曾有蔡貴易、蔡守愚、蔡獻臣、蔡國光的人,先後「中舉」在朝廷當大官,威赫不已。然而,唯獨陳坑村的孩子,沒有機會讀書識字,個個都是打漁郎,無人能在朝為官。

        清光緒七年,陳坑村誕生了一個叫陳景蘭的男丁,他有機會到后沙村親戚家讀書識字,飽讀詩書之後,領悟到陳坑人一直都不能出人頭地,最大的原因在於孩子沒有讀書,每一次回到陳坑村,看到同年齡的玩伴一個個搖櫓出海,無不感慨萬千。清光緒廿六年,陳景蘭準備進京趕考,巧逢「八國聯軍」攻打北京,因而打消「學而優則仕」的念頭,轉而立志遠赴南洋求發展,誓言要賺很多錢回家鄉蓋家校,聘請最好的老師,讓陳坑的孩子能夠有書讀,將來才能出人頭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於是,陳景蘭拎著小包袱,搭船經廈門「落番」到南洋,經一個多月「孤蓬萬里征」的海上航行,終於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英國殖民地──新加坡。

        幸好,陳景蘭曾讀書識字,不必去當苦力,在一家叫「金福和」的貿易行,找到一份管帳的工作,一方面生活節衣縮食,另方面精研生意竅門,探討生財之道,幾年之後,開始自立門戶,由小本生意作起,發揮金門人吃苦耐勞的精神,歷經十多年的努力,小本買賣生意,搖身一變成大貿易商,且兼營輪船運輸業務。

        陳景蘭終於發了,為了實現當初許下的諾言,特兩次專程返回故鄉,尋覓購買土地,自大陸進口磚瓦石材、和引進工匠師傅,歷經四年構工大樓落成,陳景蘭返鄉親自取名為「景蘭山莊」,並在右後方側門牆壁上書寫著:「民國十年,余望後輩當念建業艱難」。並自廈門鼓浪嶼聘請最好的老師,讓全村的孩子免費讀書,因此,頓時整個漁村處處書聲朗朗、弦歌不輟,陳景蘭實現回饋桑梓、造福鄉里的夢想。  

        民國廿六年,日軍大舉侵華,登陸金門時佔據「陳景蘭大樓」,做為大隊部和醫院,不時有車輛和駿馬出入,但門禁森嚴,日本鬼子在裡面幹什麼,沒有人知道。民國三十四年日軍戰敗投降後,「陳景蘭大樓」總算回到陳坑村民的懷抱,可是,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,又將大樓當成野戰醫院,尤其,「古寧頭大戰」一役,終日傷兵進進出出,直到「尚義醫院」落成,大樓才結束當作軍醫院。

        民國四十三年「九三砲戰」,金門高中三位老師不幸中彈身亡,因此,高中部和初中部數百師生,舉校遷避陳坑村,就以「陳景蘭大樓」為校本部和學生宿舍,來自金門島上四面八方的學子聚集陳坑,讓大樓成為金門最高學府,直到四十七年「八二三砲戰」爆發後,學期開學註冊前,學生被緊急通知前往新頭碼頭集合,全校師生搭艦遷避台灣,分到全台所有省立中學就讀。

        金門高中師生遷台後,「陳景蘭大樓」並沒有閒著,「金防部」在大樓成立「官兵休假中心」,提供戰地官兵前來休假,每期約一百多人,為滿足休假官兵需求,軍方也大興土木,加蓋許多宿舍和康樂活動場所,因此,大樓前方的「金湯公園」濃蔭蔽天、濤聲迴盪,讓許多中外賓客留連忘返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,每年寒、暑假,島上官兵停止休假,改辦「金門戰鬥營」,全國菁英學子聚集大樓。也因此,附近商家應運而生,商店櫛比鱗次。因為,休假官兵或戰鬥營學員,白天搭乘軍用大卡車外出暢遊風景點,晚上回到「休假中心」,爭相購買特產,或品嚐地方風味小吃。因此,陳坑街道熱鬧非凡,成了不夜城。值得一提的是,康樂廳每天晚上與金防部的「擎天廳」,以跑片的方式,與台北同步播映首輪電影,成為休假官兵和戰鬥營學員的最愛,場場觀眾爆滿!

        由於報社與「休假中心」的康樂廳一牆之隔,平日報社有重大會議,皆借用康樂廳召開,畢竟,報社也同屬「金防部」戰政單位,可以說是一家人,所以,報社員工看免費「勞軍電影」,亦是理所當然!

        只是,陳坑村因「休假中心」經常燈火通明,而且,報社是文宣重地,所以,雙雙成為共軍砲擊的目標,每個「單打雙不打」的晚上,常成為共軍炮擊的「人身活靶」,但習慣成自然,炮聲聽多了,也就不會害怕,因為,大家早已有心裡準備,隨時身首異處、淪為硝煙下的冤魂!    (1978.08.15.)



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
操作
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