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
回首頁
位置 甲申夜話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

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
花生成熟時 浯江副刊 2004.08.07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花生成熟時

/林怡種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時序輪迴,一年容易屆炎夏,又是花生成熟時!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幾百年來,家裡世代務農,花生是主要的作物之一;因為,過去島上是封閉的農業社會,作物收成沒有銷路,泰半以自給自足為主,而種花生的目的,除了換取一家人食用油;更重要的是,農家靠牛拉犁耕田,冬季草木枯乾,曬乾的花生藤是牛隻的渡冬草糧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小時候,每屆花生成熟的季節,一家人無分老少,天麻麻亮即上山拔花生,太陽高掛的時候,則把花生藤搬到蔭涼的樹下,仔細摘下一顆顆的「土豆莢」,大部份曬乾儲存,以備「油行」前來收兌,小部分則煮熟曬乾食用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事實上,種田人家靠天吃飯,天不下雨或風災、蟲害的「歹年冬」,三餐都難以溫飽,更別說還有其它「零食」;然而,每年採收完花生,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每人能分得一小甕熟花生,肚子餓了隨時可抓一把剝食充飢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其實,花生就是俗稱的「土豆」,可榨油或食用,經炒熟、烘焙之後,特別香脆可口,製作「紅龜粿」,尤其風味絕佳。昔時製成貢糖向朝廷晉貢,成為有名的皇帝御前點心,相沿至今,更是金門名揚中外的特產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據鄉野傳說,花生原本和其他豆類一樣,開花結果成莢懸在藤蔓間,因明太祖朱元璋幼時當過乞丐、也當過和尚,曾躲睡在花生田藤蔓裡,被一顆顆花生莢「苛」得一身疼痛,起身之後隨口說了一句:「頂開花、下結籽,大郎囝仔愛吃仔死!」真命天子開金口,「乞食身、皇帝嘴」,花生真的地上開花,再鑽進地裡結果,所以也叫「落花生」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如今,雙親年邁無法再養牛耕田,兄弟們皆在外成家立業,無人願繼承耕作的衣缽,家裡的田地逐漸拋荒,已兩年沒有種花生了;而我的孩子生長在市街,他們天天吃麵包,卻不識黍麥,更不知土豆為何「頂開花、下結籽」長在泥土裡!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又是花生成熟時,家裡已不再種花生,日前路過作家陳長慶的書店停車喝茶,有幸分享親友贈送他剛採收的花生,倍覺香脆可口,不自覺地又勾起往日情懷!  

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
操作
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