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
回首頁
位置 甲申夜話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

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
無牛駛馬 浯江副刊 2004.10.07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無牛駛馬  

/林怡種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從前,金門農村家家戶戶養牛耕田,也養騾、養馬馱貨;小牛哺育斷乳之後,即進行穿鼻繫繩,隨時準備「教犁」,訓練耕田犁地的工夫;而馬與牛生來同樣吃草,扮演的角色卻大不相同,通常是馬背兩側加裝馱架,載運貨物或搭乘人員,行走在蜿蜒的田間小路,昔日聞名中外的「駌鴦馬」,即是最佳實例!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所謂「願做牛,唔驚無犁拖!」自古以來,耕田就是牛隻的職責,牛幫炎黃子孫拖犁耕種,從晨曦初露到黃昏夕照,讓五穀豐登,孕育華夏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。而我們的老祖先,也常把牛隻看成農家的一員,當作重要的資產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事實上,牛與人類關係密切,雖常被罵為「大笨牛」,但牛和人一樣是懷胎十月所生;凡是養過牛的人都知道,其聰明與智慧並不亞於人類,最大的差異在於不能用言語表達思想而已。因為,一頭經過「教犁」的牛隻,只要掛上牛軛拉犁,走到田邊盡頭,都曉得自動掉頭回走,一趟來、一趟去,即使累了「氣喘如牛」,或走不動了「牛步化」,農人揚鞭抽打  ,也不會使出「牛脾氣」,默默縱橫阡陌之間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小時候家裡務農,父親常吆喝著牛隻耕田,我們一群小蘿蔔頭則跟在後面幫忙播種。當時,村子裡十之八九皆以牛耕田,只有極少數人家「以馬代牛」,用套環加在馬的脖子上,繫上繩索拉犁耕田,然而,馬的腳步較快,若再「快馬加鞭」,耕田速度確實比牛快得多。因而幼小的心靈裡,一直搞不懂為什麼人們不以馬耕田?經請教長輩獲得的答案是:牛是耕田的,馬是馱貨的,本質特性不同,倘若沒有牛耕田,而以馬替代,那是「無牛駛馬」,退而求其次,不得已的做法!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最近職務異動接任總編輯,很多朋友向我恭喜、道賀;其實,出報是無分日夜、沒有假日,十足焚膏繼晷的工作,且每天成效得面對無數隻眼睛的檢驗,錯一個字將面對排山倒海的指責,更現實的是擔子倍蓰加重、所得並未增加,何喜之有?何況,衡量自己的學歷和能力,實是無法勝任,但礙於當下職系與職等嚴苛限制,造成人力斷層,出現「山中無老虎」的窘況,才輪到我這個半路出身的「老猴」撐場面,或許,這正是「無牛駛馬」的寫照吧!  

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
操作
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