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本浯江文采工作室
回首頁
位置 社論三集 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

標題 發表刊物 日期
保存西園鹽田文化 傳承後代子孫! 金門日報 2004.04.25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保存西園鹽田文化      傳承後代子孫!
  
        日前,縣立文化中心計畫在西園鹽場成立博物館,特邀「鹽光文化基金會」專家來金,前往西園與鹽場退休老員工座談,冀望探詢昔日鹽田秘辛,以彌補文獻資料之不足,藉以保存先民產鹽的文化,傳承給世世代代金門子孫!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無獨有偶,本報副刊「老照片•說故事」專欄,亦連續三天刊出三幀攝於民國四十九年的西園鹽田老照片,不但讓四十幾年前的鹽田風光再現,亦使金門唯一鐵道的原始面貌,以及板車滿載白鹽豐收的畫面重回鄉親面前。換言之,走過七百年歷史的西園鹽場,礙於以前照相機不普及,欠缺完整的鹽田場景紀錄;而這三張老照片,彷彿讓時光倒流回到從前,昔日鹽田風光重新與鄉親見面,著實彌足珍貴!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不可否認,金門的鹽場,建於元朝大德元年,歷經明、清兩代皇朝,官府設場征鹽,所生產的白鹽不僅供島上居民所需,亦且藉帆船輸往大陸內地,可以說是金門早期的經濟命脈。尤其,國軍退守金門之後,島上十萬大軍枕戈待旦,加上數萬居民,鑑於軍民需鹽孔殷,台省運補不及,因而動用兵工整修鹽田,並斥資鋪設鐵道,擴大產鹽規模,開創金門製鹽史的新里程碑!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隨著大環境的變遷,島上駐軍逐年減少,食鹽生產過剩,外銷又無競爭力,產鹽逐漸失去經濟價值,不堪年年虧損,被迫於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停止生產,廠房移交他用,機器日漸鏽蝕殆盡,鹽田風光與板車滿載白鹽上岸的畫面,只能留待夢裡追尋,令鄉親有不勝唏噓之感!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事實上,金門縣議會在去年的第十一次臨會,議員即提出「西園鹽場再生計畫案」,希望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西園鹽場延續經營,以維護文化資產,進而發展觀光旅遊及振興地方產業。然而,礙於鹽埕與器具皆已毀損殆盡,如欲重新整建,其投資成本與經濟效益值得審慎評估,何況,加入「世貿組織」之後,本土鹽產業毫無競爭力,且規模太小,加諸受離島交通不便限制,並不適合目前地區旅遊招團經營型態,不具發展觀光價值,因此,「西園鹽場」即使重新整建,未來經營亦是困難重重,難有生存空間!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平情而論,一個地方的產業、文化、和觀光產業需要緊密結合,才能相輔相成。金門西園鹽場具有七百多年的悠久歷史,絕對是先民留下寶貴的資產,卻在我們這一代成廢墟,倘要重建資金龐大,恐非短期所能實現。我們樂於見到文化中心為保存「文化資產」盡心盡力,不但積極主動下鄉推動「世界文化遺產」宣導,巡迴舉辦「民生老照片」展覽,並自去年起舉辦「鹽產業文化巡禮」系列活動,日前又邀專家來金與鹽場老員工座談,計劃成立「西園鹽場博物館」,我們認為,在鹽場再生計畫未落實之前,文化中心的做法是比較務實,也是當務之急,值得鄉親肯定與支持,但願經由大家的用心與努力,讓先民產鹽的文化得以保存下來,傳承給世世代代金門的子孫!  
  

上一篇 回文章列表 下一篇
操作

回首頁